这是一枚发行在1375年明初期的纸币。
纸面上端清晰可见“大明通行宝钞”,注明面值是“壹贯”,字的下端用图示表明了这1000个铜板。
明朝初期贵金属缺乏,政府便发行了这种纸币替代白银和黄铜制作的硬币用于流通。
纸币比办公室常用的A4纸略大点,用桑树皮为原料制成,桑树皮的纤维长而柔软,在600年后的今天,这张纸币仍然保持着柔软,可以折叠;为防止假冒,纸币上注明“户部 秦淮印造 大明宝钞 使用伪造者斩 举报者赏银250两 仍给犯人财产 洪武 年 月 日 ”。
纸币的优点显而易见,1000枚铜钱用绳子串起来长达1米5,重量达到3.8公斤左右。携带和使用都不方便。
但是15年后它的面值在市场交易中就只相当于1/4面值即 250个铜板。距离其初次发行的50年后,即14 25年明朝政府放弃了这种纸币。
其原因是什么呢?通货膨胀。没有约束的明朝政府大量的发行了超出储备的对应的贵金属(准备金)的纸币,民众逐渐丧失了对这种纸币的信任,导致纸币实际购买力直线下降,最终它被逐出了市场。在不受制约的政权统治下,这种现象周期性的循环重复。
纸币的前身是异地取款凭证,汉武帝时期有“白鹿皮币”,唐宪宗时期有“飞钱”。它们实质上是一种汇兑业务,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职能,现代意义的纸币产生于北宋,《宋史.食货志》在会子条的开头记有“交子会子之法,盖取于唐之飞钱”。
成都的交子又称楮币, 1008年,益州知府张咏为平息“私交子”引发的挤兑危机,将交子发行权专营给了成都十六家信誉良好,资本雄厚的富商,他们在楮树皮印制上有图案,密码,画押,图章等印记,面额依领用人所交现款临时填写作为支付凭证的交子流通。极大促进了贸易发展。16年后,因对外战争的军费开支和财政缺口的原因,官进民退,政府收回了交子的发行权。宋仁宗天圣元年即1023年,政府在成都设立益州交子务,以本钱36万贯的准备金,发行了官交子126万贯。规定:官交子每二至三年一届,到期后,禁止使用,需兑换为新交子,方可流通。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早政府发行的官方纸质货币。这是世界金融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早于欧洲六百多年。
1072年宋朝政府在不收回旧交子的情况下发型新的交子,投放市场的纸币规模扩大一倍,准备金却没有增加。动用印钞机就把126万贯的财富转移到自己的手中的诱惑使宋朝政府在1094、1098、1104年几次超发交子,到了宋末期,1205年第十三届会子发行5548万贯,期限9年,1209年第十四届会子发行11263万贯,期限22年。1246年第十八届会子发行65000万贯,面值200贯(20万文)却买不到一双草鞋。这种对民间财富的搜刮极大地打击了民众的信心,货币体系的核心本质是信任,丧失了这种信任的金融体系,政权则难免崩溃的命运。最近一次的例子就是民国时期的金圆券。
以上信息由爱博文传收集整理,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爱博文传!
本文章由爱博文传创作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博文传专业从事博物馆讲解服务,为您的旅途增添精彩,请联系客服预约:电话(0044 7706784167)微信(Auseum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