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花神杯Set of twelve porcelain wine-cups

图片

年代:约AD1700,清代康熙时期(1662-1722年)

产地:景德镇

材质:釉上五彩、釉下青花瓷器

尺寸:直径65毫米,高50毫米

铭文:大清康熙年制

展馆:95号馆十二月花神杯

十二月花神杯

这是一套十二只的深边陶瓷酒杯,为康熙年间景德镇制品。

其外形特点为:撇口、深腹、浅圈足、胎体轻薄、器型精巧绝伦,造型规整优美,胎质乳白、器薄如纸、晶莹剔透。杯壁以釉下青花、釉上半透明的五彩,依据中国农历12个月之月令花,分别绘出不同的季节性树木、灌木或花朵,并配以相应的诗句,末钤“赏”字篆文印,素来被誉为康熙朝瓷器珍品。因其薄透,不需要额外的照明就能透过杯壁看到上绘的书法。

依杨伯达研究辨别,正月代表的花卉为迎春,选自白居易《玩迎春花赠杨郎中》:「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二月为杏花,选自钱起《酬長孫繹藍溪寄杏》「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煙。」;三月为桃花,选自薛能《桃花》:「風花(光)新社燕,時節舊春農。」;四月为牡丹,选自韩琮《牡丹》:「曉艷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五月为石榴,选自孙逖《同和詠樓前海石榴二首》之一:「露色珠簾映,香風粉壁遮。」;六月为莲花,选自李群玉《莲叶》:「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七月为兰花,选自李嶠《蘭》:「廣殿清香發,高台遠吹吟。」;八月为桂花,选自李嶠《桂》:「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九月为菊花,选自罗隱《菊》:「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香。」;十月为月季,出處待考:「不隨千種盡,獨放一年紅。」;十一月是冬梅(白花),选自许渾《聞薛先輩陪大夫看早梅因寄》:「素艷雪凝樹,清香風滿枝。」;十二月为水仙,出處待考:「春風弄玉來清畫,夜月凌波上大堤。」。

图片
图片

在绘画技法上,传统五彩采用的是平涂法,即使用色料平均拓涂。但在十二月花神杯中却出现了明显的渲染之法进行明暗层次处理,花头上设色较深,然后由花头向花心逐渐减淡。这种处理色调的方法可以说是受到西洋油画技法的影响;而在枝干、花叶、山石的穿插上还明显地借鉴了西方油画的透视方法。

由于杯体胎薄,花神杯的烧制极其困难,成品率极低,且十分容易破损,故此后的各朝均只见有个别月份的杯子零星出现,成套完整保存者堪称旷世奇珍。就连这套十二只中也有两个是后世为了补齐而烧制的,仔细看应不难辨别。

另有康熙十二年月杯套装,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

关于月令杯的排序,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如香港中文大学艺术博物馆出版的《清瓷萃珍-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图录,以及2009年4月《出光美术馆学报》中的《出光美术馆研究纪要》,均有记载。

以上信息采自大英博物馆官网信息。

以下信息采自百度搜索:

康熙对历代的瓷器很有研究并十分欣赏,于康熙十九年下令景德镇恢复御窑厂,研制新风格的各种瓷器。康熙二十五年景德镇御窑厂为宫廷烧制一套生活用瓷——“十二花卉纹杯”,第一次把“诗、书、画、印”在同一器皿上并用,每只杯上绘一种应时花卉,指代历史上的著名女性,并题上相应的诗句,惯称“十二月花神杯”。康熙皇帝十分喜爱,几次南巡都带在身边,他不仅喜欢花神杯瓷器的工艺,更喜欢花卉配唐诗的文化意境。

雍正、嘉庆、光绪、民国时期的官窑和民窑,对“十二花神杯”均有仿制,尺寸大小稍有不同。“花神杯”发展成为一个历史品牌,后世仿制的底款也留有“大清康熙年制”字样。每个花神杯都被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好者视如珍宝,真正的康熙朝十二花神杯无疑是无价之宝。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该时期的诗词把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等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唐诗在历朝历代无不深受推崇。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彭定求、沈三曾、中讷等十人奉敕编纂《全唐诗》,以明朝胡震亨的《唐音统鉴》、清初季振宜的《唐诗》两书为底本增订而成,共收集二千二百余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唐诗,成为史无前例的唐诗全集。

康熙花神杯所用十二首咏花诗词,全部引用《全唐诗》或同时期的诗词。

戏说花神:

我国民间流传阴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的生日,自古有“花朝节”,又称“花神节”。该节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据说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690-705年)流行最盛。由于武则天嗜花成癖,从官府到民间都极力仿效,流行花朝节活动。因此,当时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十五花朝节与八月十五中秋节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人们将后两者连称为“花朝月夕”。“花朝节”在清朝康雍隆年间也流行鼎盛,每逢二月十五日,宫廷依然保留祭花神和剪彩赏红等传统习俗,并在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等处都建有花神庙。

花是天地灵秀之所钟,美的化身,赏花,在于悦其姿色而知其神骨,如此方能遨游在每一种花的独特韵味中,而深得其中情趣。如古人所言:“梅标清骨,兰挺幽芳,茶呈雅韵,李谢弄妆,杏娇疏丽,菊傲严霜,水仙冰肌玉肤,牡丹国色天香,玉树亭亭皆砌,金莲冉冉池塘,丹桂飘香月窟,芙蓉冷艳寒江”。

花的独特性情便在这清、幽、雅、丽之间,一览无遗,成为赏花者美好的心灵享受。

花因季节、时节地势的不同,而应人之不同的气质与美感。所谓“冷艳清香受雪知,雨中谁把蜡为衣”是梅花的美;“锦烂重阳节到时,繁华梦里傲霜枝”是菊花的美;“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是兰花的美。自古至今,许多骚人墨客都为花写下动人篇章,在这些艺术作品中,花已经成为一种心的向往与绝美的精神境界,深深的美化人们的心。

爱花惜花之人,自然也为百花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因此,在中国百花各有其花神,也各拥有一段美丽的故事。

一月:水仙花

水仙:十二月才开花,一年一度,《瓶史》称它为花中雅客。

花神:宓妃。古代常提到洛水和洛神,“偶向残冬遇洛神,孤情只道立先春”,“江妃方欲凌波去,汉女初从解佩归”,“风流谁是陈思客,想象当年洛水人”。这些诗中提及的“洛神”、“江妃”、“洛水人”,都是指洛水之神宓妃。后人遂把水仙花喻为神话中的水中仙子宓妃。

二月:玉兰花

玉兰花:玉兰花放杏花肥。老梅枝头黄鹂语,晓阁庭前紫燕飞。因为早春二三月开花,故名迎春花,被称为“春天的使者”。

花神:杨贵妃。杨贵妃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堪称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无出其右者。杨贵妃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三月:桃花

桃花:桃花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开放,风姿娇媚,烂漫芬菲。

花神:息夫人。春秋时代楚国息侯的夫人,息侯在一场政变中,被楚文王所灭。楚文王贪图息夫人的美色意欲强娶,息夫人不肯,乘机偷出宫去找息侯,息侯自杀,息夫人也随之殉情。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三月,楚人感念息夫人的坚贞,就立伺祭拜,也称她为桃花神。

四月:牡丹花

牡丹:人称花中贵主,位居群芳之冠,雍容华贵,茂盛美艳,有国色天香之誉。

花神:丽娟。西汉武帝所幸宫人。玉肌柔软,吹气如兰,尝于芝兰殿旁歌《回风》之曲,庭中树花为之翻落,是谓“曲庭飞花”。

五月:石榴花

石榴:在初夏盛开,花色红艳华美,果实甘香可口。

花神:卫子夫。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原是平阳侯曹寿和平阳公主的讴者,后汉武帝到访平阳公主家时临幸了她,并把她和卫青一同带入宫中。

六月:荷花

荷花:仲夏时节开放,在篮天碧水间亭亭玉立,清新淡雅,芳华内蕴,有花中君子的美誉,因此与佛家有缘,各种佛与菩萨多被描绘成坐在连花座中的形象,体现了不受尘世连累超逸脱俗的意味。

花神:西施。中国四大美女之首。原名施夷光,诸暨苎萝山下苎萝村之浣纱女,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吴亡后西施随范蠡驾扁舟泛五湖而去。

七月:兰花

兰花:兰花多生于幽谷,故又有花中幽客之称。芬芳馥郁,香气怡人。

花神:苏小小。生平无详考,相传是南齐时钱塘名妓,死后葬于西泠桥畔,前有石碑题曰:钱塘苏小小之墓。“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

八月:桂花

桂花:一年四季都会开花,而以八月中秋前后花开最盛,香飘千里,故又得名十里香。

花神:徐贤妃(徐惠)。徐孝德之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生五日即能言语。四岁通论语及诗。八岁巳善属文。父孝德曾命拟离骚为小山篇,乃拟作云:“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思;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九月:菊花

菊花:盛开在深秋时节,季秋之月,花有菊黄,《瓶史月表》把他列它为九月花盟主,还把山茶,秋海棠作为它的奴婢。

花神:左贵嫔(左芬)。西晋女文学家,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据出土墓志,字兰芝,芬应作棻,我国最早的女诗人。少好学,善作文。为武帝妃嫔。

十月:芙蓉花

芙蓉又名木莲,因花朵艳如荷花而称木莲。芙蓉属落叶灌木,开在霜降之后。

花神:花蕊夫人。芙蓉花神相传是后蜀国王孟后主的妃子花蕊夫人,她喜欢芙蓉花,孟后主为她在城里城外栽满芙蓉。花蕊夫人还用芙蓉花汁染布,绘制纱帐,称为芙蓉帐。后来,宋朝军队打进后蜀国,花蕊夫人被俘。赵匡胤见花蕊夫人十分美丽,就纳为妃子。相传,夜深人静时,花蕊夫人经常取出孟后主的画像,对像流泪诉说思念之情。赵匡胤发现后,一箭将其射死,鲜血染红了庭院中的芙蓉花。从此,人们尊称她为芙蓉花神。

十一月:月季花

月季:又明长春花,月月红,每月都会开花,一年四季不间断。即使在寒冬时节,草木萧索,百花凋零,月季仍然开放。

花神:王昭君(王名嫱)。南郡秭归人,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传因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自此一直无缘君面。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

十二月:梅花

梅花:开在隆冬时节,孤洁清高,有花中清客之誉,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

花神:寿阳公主。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躺卧在含章殿的檐下小憩,这时恰好有一阵微风吹来,将腊梅花吹得纷纷落下,其中有几朵碰巧落到了寿阳公主的额头上,经汗水渍染后,在公主的前额上留下了腊梅花样的淡淡花痕,拂拭不去,使寿阳公主显得更加娇柔妩媚。《红蔷薇》诗云“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

以上信息由爱博文传收集整理,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爱博文传!

本文章由爱博文传创作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博文传专业从事博物馆讲解服务,为您的旅途增添精彩,请联系客服预约:电话(0044 7706784167)微信(AuseumLtd)

(0)
爱博文传爱博文传
上一篇 06/06/2021 10:02
下一篇 06/06/2021 10:1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