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清涼寺三菩薩壁畫 (Three Bodhisattvas)

河北清涼寺三菩薩壁畫 (Three Bodhisattvas)
河北清涼寺三菩薩壁畫 (Three Bodhisattvas)展品:河北清凉寺三菩萨壁画 , 河北清涼寺三菩薩壁畫 (Three Bodhisattvas)展馆:大英博物馆33号馆 , 河北清涼寺三菩薩壁畫 (Three Bodhisattvas) 出处:中国河北省清凉寺,
河北清涼寺三菩薩壁畫 (Three Bodhisattvas)年代:1424年绘制,1437年和1468年重修,馆藏时间:1927年入馆
河北清涼寺三菩薩壁畫 (Three Bodhisattvas)尺寸:高430cm,宽400cm(在木质框架上454cm),厚30cm(木质框架上).

河北清涼寺三菩薩壁畫 (Three Bodhisattvas)展品介绍

这是一幅绘制于明朝初期的大型壁画,高430cm,宽400cm。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单幅壁画中面积最大、画幅最高的壁画作品。

壁画上面描绘了三个站立的菩萨,每个菩萨的头顶都有一个突出的光环。中间那位面目稍显模糊的人物是观音菩萨,头饰上绘有阿弥陀佛形象,人物刻画凸显神定气闲,态度安详;右边是文殊菩萨,面目只存轮廓,手持如意,身体右倾,翩然欲举,他的头饰上也饰有一尊佛像;左边是普贤菩萨,婀娜多姿,手持拂子,头饰上有三颗宝石,颇具世俗情味,面目亦最清晰。

壁画源自河北清凉寺。

据清代行唐县志记载,清凉寺建于金大定年间(公元1161年—1190年),大约1183年。其时,历代达官显贵等去五台山进香,均会在此寺歇脚,故又名“歇脚寺”。寺中尤以五台山僧人绘就的“三菩萨”壁画最为出名。据史料记载,清凉寺住持是五台山派遣过去的高僧,清凉寺也直属五台山管理,是五台山寺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这幅壁画的色调和绘画风格,跟明永乐年间(AD1403-24年)在山西和河北大量修复的古迹相似,故推测,此壁画最初绘制的年代是1424年。后在1437年和1468年再次修复。

根据W. F .科林斯(W. F. Collins)上尉的笔记记载,他于1924-1955年间在中国生活,大约在1925年获得此壁画。当时的清凉寺有三殿,已荒废,该壁画绘制于涂于木板的灰泥上,被置于寺庙第二殿内大型坐佛雕塑背屏后的木架之上。科林斯将其从原本的木架上移除,分成12块运回伦敦。收藏家乔治•尤摩弗帕勒斯(George Eumorfopoulos)购得此壁画,并于1927年将其捐赠给大英博物馆。

据考,清凉寺毁于20世纪30-40年代间的战火。

壁画流失海外的缘由,外界说法不一,据有关学者专家走访梳理,发现以下说法比较被认可。

其一,“三菩萨”壁画是被外族强行揭取。上世纪20年代,英国人在清凉寺看中了三菩萨壁画,打听到清凉寺是五个村的共同财产,他委托一个中国商人与五个村谈判,最终以十万大洋成交,十几天后,切割下来的壁画装箱运走后,五个村却因分钱不均打起官司,官司直到1937年后才最后了结。

其二,壁画是被抢救下来的文物。上世纪20年代,清凉寺大殿被炸塌了,几场大雨就可能造成墙塌壁画毁。附近上碑镇的一个文化人,觉得壁画很有价值,便通过一位古董商找来了买主,将壁画分割成块运走。

时过境迁,印证极难。大英博物馆前任研究员宾扬先生曾在1927年出过一本书,提到清凉寺壁画,里面谈到过一名叫柯林斯的上尉,代表伦敦某古董店于1924年至1925年间购下清凉寺壁画,再由收藏家乔治·尤摩弗帕勒斯在英国购得,并于1927年将其捐给大英博物馆。

附:

菩萨:(节选自星云大师的《佛教常识》一书
依佛教的宇宙观而言,十方三世有无量诸佛,其中最为人所知晓,为人所称念的有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及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又称为“三宝佛”。在诸菩萨中,则有浙江普陀山的大悲观世音、山西五台山的大智文殊师利、四川峨眉山的大行普贤王、安徽九华山的大愿地藏王等四大名山的菩萨以及当来下生弥勒菩萨,为娑婆世界所熟知,也是与中国最有缘的“五大菩萨”。
诸佛菩萨为了度化不同根机的众生,于是显现不同的形象。如坐像,表禅定义;立像,表行化义;卧像,表吉祥圆满义。至于手印,有接引印、吉祥印、降魔印、及破邪印等。
菩萨的姿态有手持莲花、净瓶、如意、及降魔法器等,更有骑狮子的大智文殊菩萨,骑大象的大行普贤菩萨,骑善听的大愿地藏王菩萨。而佛菩萨的庄严、圣洁、柔美、潇洒、自在,具有宗教淑世教化的功能,表达了生活中的真善美。
观世音又称观自在、施无畏、大悲圣者、及圆通大士等。
依据经典记载,观世音菩萨早已修行圆满,成就佛果,是过去正法明如来,因以慈悲为本愿,倒驾慈航救济众生,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补处菩萨,阿弥陀佛的胁侍,常在娑婆世界普施教化。观世音菩萨的愿心,千处祈求千处应,凡受苦、遇难的众生,只要一心诵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菩萨实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令得解脱;若有所求,亦皆令得满足。观世音菩萨应机随缘度化,故有三十二应化身之说,如示现佛身、比丘身、优婆塞身、童男童女身等,以慈悲方便摄化众生。
佛、菩萨、神明三者的差别:
“佛”是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的人。他觉知三世一切诸法无常,缘起性空;他已“三觉圆满,万德具足”,解脱自在,具足福慧,以自证之德,度化一切众生,令离烦恼苦,得涅槃乐。
“菩萨”,是指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人。其修行层次共分为五十二个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一旦登上妙觉地,也就成就了佛果。所以只要发心,以智慧上求无上菩提,以慈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蜜行,均可称为菩萨。
“神明”,是指对民间有特殊贡献的人,往生后人们为其建庙祭祀。如王爷、城隍爷、仙公、妈祖、灶神、文昌帝君、财神爷。甚至因对自然界不了解,产生山神、海神、雷神、电神等,不过他们尚存贪欲、瞋恚、善恶等烦恼,因此未能了生脱死,远离轮回之苦,一旦福德享尽,仍会堕入三恶道,非究竟的皈依处。

以下部分选自星汉的《图文佛教大百科》:文殊菩萨,即文殊师利,意译为“妙吉祥”;文殊,意为美妙、雅致、可爱,师利,意为吉祥、美观、庄严。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表聪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法王子。文殊菩萨智慧、辩才第一,被称为“大智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常与普贤菩萨同侍释迦牟尼佛,是释迦牟尼佛所有菩萨弟子中的上首,其形象则为仗剑骑狮之像,代表着其法门的锐利:以右手执金刚宝剑,断一切众生的烦恼,以无畏的狮子吼震醒沉迷的众生。这是文殊菩萨的基本形象。
旧《华严经》第二十九《菩萨住处品》云:“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而经所说清凉山,即今中国山西五台山。

普贤菩萨,音译为三曼多跋陀罗,为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理德、行德,同文殊菩萨的智德、正德相对应,是释迦牟尼佛的右胁侍。文殊驾狮、普贤乘象,表示理智相即,行证相应。
“普贤”代表着广大菩萨行,其不仅是普贤行的表征,也是菩萨行的表征。任何一个众生,实践菩萨行圆满之时,就是普贤菩萨,而圆满普贤的果位就是毗卢遮那如来,众生具足着普贤之因,就是毗卢遮那佛性。

本文章由爱博文传创作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博文传专业从事博物馆讲解服务,为您的旅途增添精彩,请联系客服预约:电话(0044 7706784167)微信(AuseumLtd)

(3)
爱博文传爱博文传
上一篇 29/06/2021 21:49
下一篇 07/11/2020 22: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