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阿弥陀佛石像Amitābha Buddha

隋朝阿弥陀佛石像Amitābha Buddha
年代:隋 开皇5年,约AD585, 地址:河北省 韩翠村崇光寺, 材质:白色大理石(白云母)
尺寸:高5.78米, 入馆:1938年,中华民国 赠与, 位置:北楼梯间(33号中国馆门口), 馆藏编号:1938,0715.1

这尊雕像代表的是无限光明的阿弥陀佛,根据底座上的铭文得知,雕像来自河北省韩翠村的崇光寺。据基座上的铭文得知,佛像制作于公元585年,也就是隋朝开皇5年。不管是韩翠村还是崇光寺现在都已经不复存在,白色大理石雕像出于现在的河北省西南的保定地区。

隋朝阿弥陀佛石像Amitābha Buddha

佛教自一世纪传入中国,在2-6世纪时期缓慢发展。公元581年,在隋(AD581-618)重新统一了大部分中国后,因隋朝的两位皇帝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所以佛教被定为国教。阿弥陀佛,梵文意思即为无限光明的佛,在中国的6-7世纪,他是净土宗认为最重要的佛。

隋朝阿弥陀佛石像Amitābha Buddha

这座雕像高约5.8米,重约2吨,是用曲阳黄山石料雕刻而成,其大小与中国中部地区5-7世纪的、佛教石窟寺庙中的石像差不多。在这一时期,中国佛教雕塑经历了风格上的转变,更为自然的风格取代了早期的较为板正的风格,这可能是受印度笈多王朝艺术风格的影响,使雕塑的身体特征更符合解刨学的原理。

佛像面容俊秀,双目微启,平视,双唇紧闭,微露一丝浅笑,眉间有白毫相光,披通肩式袈裟,内着僧祇支,长裙束腰与胸前系结,由于采用浅浮雕手法,通身袈裟折纹更显简练,恰到好处,似纱质效果。

佛像的双手虽已丢失,但安装和支撑手臂的木制销子和铁托架还在,其右手臂上抬,左臂平出略向下,仍可判断出佛手的姿势。右手掌心向外上举,做无所畏惧状,施‘无畏印’;左手向下掌心向外,做许愿手势,施‘与愿印’。

雕像腹部的接缝和抛光,显示其为两个部分组成。雕像上不只一处的颜料痕迹显示,其上曾镀金和上色。

莲花,在佛教中被尊称为圣物,象征纯洁、开悟、超脱和愉悦,佛教人物经常会坐在或站于莲座之上。

隋朝阿弥陀佛石像Amitābha Buddha

此尊雕像由于太过高大,只能陈列在大英博物馆东方馆侧楼楼梯井处,并在楼梯转角的石质栏杆上附由该雕像的说明,大致说明出处,且来源于中华民国政府捐赠。在崇光寺,原来另有这尊立佛的胁侍菩萨-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目前也流失到了海外,其中大势至菩萨下落不明,观音菩萨被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

隋朝阿弥陀佛石像Amitābha Buddha

关于观音菩萨雕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文字说明如下:

大理石 高254.0 隋代 开皇5年(585) 东京国立博物馆 TC-376

此为高达2.5m有余的大型菩萨像。由于头上有阿弥陀如来的化佛(kebutsu,即菩萨的化身),故知其为观音菩萨。菩萨像身体扁平,以浅浮雕形式表现出衣物及装饰。菩萨像底座有铭文,所记如下内容:隋代开皇5年(585年),崇光寺(废弃)内所造的大佛及二尊菩萨像经长年累月产生了裂纹,故于唐上元元年(674年)颁布诏书,复兴崇光寺,于垂拱元年(685年)进行了修缮。也就是说,本像为三尊像中的左右侍从之一。以观音为左右侍从的是阿弥陀如来,但事实上其中的中尊像为英国大英博物馆所收藏。中尊像高近6m,与本像相同,也为白大理石制,作品风格亦同。根据中尊像的铭文,可知三尊像由“韩”姓一族为主的100多名发愿者结缘而造,且源自河北省的一个名为“韩崔村”的村庄。

https://emuseum.nich.go.jp/detail?langId=zh&webView=&content_base_id=100861&content_part_id=001&content_pict_id=001

关于捐赠大佛的故事,法国汉语言学家、佳士得国际总监罗拉女士,于2013年著成的《卢芹斋传》,给出了答案:

1934年10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正式成立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筹备委员会,并决定于1936年初将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主体的古物运往英国,在伦敦举办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以下简称“伦敦艺展”)。

1935年11月28日至1936年3月7日,英国皇家艺术院伯灵顿展厅中,隆重展出了这批中国古代瑰宝;

展览结束后,1936年4月9日,满载着在伦敦艺展上流光溢彩的众多中国古物的“兰浦拉号”巨轮,在英国军舰的护送之下,驶向归途。

1938年7月27日,因战事已经将总部迁往香港的原上海《立报》,刊发了一则报道,“……为增进中英友谊起见,中国政府购置巨大之云石佛像一具,赠送英国博物院。……”。姑且不论佛像本身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巨大,理应归于中国“国宝”行列,而绝不应赠予他国;且仅就此佛像参加过伦敦艺展却未立即运归国内,滞留英国两年之久 方宣布赠予这一事件本身,就很容易让民众产生被政府当局欺瞒真相之感。

隋朝阿弥陀佛石像Amitābha Buddha

后经考证,中国政府向英国政府赠送巨佛一事,是由卢芹斋极力促成的。

巨佛原属卢氏所藏,伦敦艺展期间,卢氏将5.8米高的阿弥陀佛隋代石像送展。展览结束后,卢氏决定“本着慈善的精神”,将此像赠予大英博物馆。事实上,卢氏献佛之举,实为免去运输的麻烦,因为再把体积巨大的石佛运回法国十分困难,且运费高昂。况且法国人对大型雕像不感兴趣,此前在美国多方寻找买家亦未果,卢氏遂决定“借佛献佛”,先将佛像赠予中国政府,再由中国政府赠送给英国博物馆——借助这样的“国际文化交流”由头,不但可博得两国政府的欢心,更可借机宣传自己的古董生意与品牌,可谓名利双收。

为此,卢芹斋通过当时的中国驻伦敦公使郭泰祺表达了自己的“献佛”意愿,并且提议捐献此像之后应予必要的介绍辞,要求明确介绍“提供者:卢芹斋公司”。一开始,英方不同意这样的介绍辞,认为以古董商公司名称列入,有失体统。几经周折之后,终于确定介绍辞为:卢芹斋先生赠送给中国政府,后由中国政府于1938年转赠大英博物馆,以纪念1935-1936年“伦敦中国艺术世界博览会”。

如今,每一位进入大英博物馆的参观者,都能看到这尊馆内最大体量的展品。此像被置于楼梯转角,跨越两层楼,无论是首先进入底楼的参观者,还是沿楼梯拾级而上的参观者,视线都会自然而然地触及这尊巨像。巨像下方的介绍文字中,卢芹斋(C .T. Loo)的名号赫然在目,而19世纪30年代的那一桩“卢芹斋献佛记”,又有多少人会知晓,会在意呢?至于卢氏是如何把5.8米高的佛像分割为三段运出国的,外人更是无从知晓了。

关于卢芹斋的更多信息,请参看本战另一篇展品介绍《辽三彩罗汉像》https://www.auseum.org/archives/1099.html

以上部分信息转载于《北京日报APP新闻》

以上信息由爱博文传收集整理,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爱博文传!

本文章由爱博文传创作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博文传专业从事博物馆讲解服务,为您的旅途增添精彩,请联系客服预约:电话(0044 7706784167)微信(AuseumLtd)

(1)
爱博文传爱博文传
上一篇 08/11/2020 20:08
下一篇 06/06/2021 09:2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