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阿拉伯音乐溯源

阿拉伯音乐的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

1)先伊斯兰时期

早在 2~3世纪,居住在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就建立起许多小王国,王宫里出现了职业的音乐家。

5、6世纪,定居于绿洲的农业部族或是逐水草而居的贝都因人,他们的音乐多半是祭祀音乐、劳动歌谣以及描绘原始部落生活习俗的生活歌谣。当时红海沿岸的汉志地区,出现了商业市镇。随着商业的兴起,商队活跃起来,于是出现了称作“胡达”的商旅歌。这种歌曲风格古朴单调,大多是行进在沙漠中的商队,随着骆驼行走的节拍,而发出驱赶骆驼的吆喝声和吟唱。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纳西布”歌曲和“戈纳”歌曲和专业的吟游诗人,他们周游半岛各地,不仅使诗歌与乐器得到了发展,而且使音乐得到传播。阿拉伯的市场,特别是在乌卡兹,定期举行诗歌与音乐比赛,吸引了许多诗人和音乐家,其中也包括称为“卡伊纳”的职业歌女,他们的音乐风格细腻优雅,曲调富有华丽的装饰性,相较阿拉伯游牧部落的音乐已经吸收了更多异族成份。

2)伊斯兰崛起的时期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阿拉伯音乐进入了伊斯兰时代。但伊斯兰教建立的初期,对音乐曾持否定态度。与伊斯兰教有关的音乐,只有《古兰经》的吟唱以及呼报祈祷时刻的招祷调。《古兰经》的吟唱继承了古代阿拉伯诗歌的朗诵风格,注意词的重音、音调的抑扬顿挫以及词意的明晰;

但崛起的伊斯兰势力向外扩张,占领了叙利亚,波斯,埃及等地后,这些地区的古老而优美的音乐文化,直接影响了阿拉伯音乐。那些由俘虏变为奴隶的音乐家,经常在豪富之家举行的各种音乐比赛中表演,促进了新的演奏技艺、乐器改革和音乐形式的发展。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演奏乌德琴和纳伊的艺人,倭玛亚王朝的湿壁画, 8世纪叙利亚 Qasr al-Hayr al-Ghabi城堡内

倭玛亚王朝时期(661~750),其首都由麦地那迁至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宫廷中已有人数众多的男女音乐家,其中波斯、希腊音乐家占有重要地位。被尊称为伊斯兰音乐之父的伊本·麦斯贾。就是出生于麦加的波斯人,是一位音乐理论家、歌唱家与乌德琴演奏家,他曾前往叙利亚和波斯学习拜占庭音乐和波斯音乐,他对伊斯兰古典音乐风格的形成有着很大影响。这个时期其他著名的音乐家还有波斯人伊本·穆赫里兹和突厥奴隶之子伊本·赛拉吉。

3)伊斯兰的黄金时代

750年阿巴斯王朝建立,首都巴格达成为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阿拉伯音乐进入了黄金时代。这时最有名的音乐家是伊卜拉欣·毛西里和伊斯哈克·毛西里父子二人,他们出身于显贵的波斯家庭。伊斯哈克不仅是位杰出的歌唱家、作曲家和演奏家,而且以其近40部音乐著作而闻名。据伊斯法哈尼的《歌曲全集》记载,他还是伊斯兰调式理论的最早创立者,他的调式理论是根据乌德的指法来确立的。《歌曲全集》的每首歌曲,都标明了调式、三度类型(即大三度、小三度和中三度)以及节奏型。中三度是介乎大小三度之间的中间音程,由于中间音程的使用,增加了伊斯兰音乐的调式(后被称为“木卡姆” Maqam)种类。这个时期,存在着华丽多彩的波斯浪漫主义当代风格音乐与古朴严肃的古典风格音乐之争。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弹奏乌德琴的伊斯兰艺人 19世纪画家Rudolf Ernst绘制

8世纪中叶前后,大量的希腊音乐理论著作被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学者在希腊音乐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建起自己的音乐理论体系。著名哲学家肯迪发表了阿拉伯最早的音乐论文;突厥哈喇汗国的A.N.法拉比( Nasr Al-Farabi, 西方称为 Alpharabius 约872-约951 )的《音乐全书》是研究古代阿拉伯音乐的一部重要历史性文献;萨菲·丁对调式作了详细的记述,并按主次分为木卡姆和阿瓦兹。此外,伊赫万·塞法、伊本.西拿等也都对音乐声学和阿拉伯音乐体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影响了欧洲音乐的安达鲁西亚风格

8世纪下半叶,另一个伊斯兰音乐中心在西班牙出现了,这就是在欧洲西南的伊比利亚本岛的科尔多瓦建立的由阿拉伯人统治的后倭玛亚王朝。由于伊斯兰音乐与西班牙音乐的结合,产生了阿拉伯音乐的重要分支安达鲁西亚音乐。它是当时的世界乐器制作中心,大量乐器出口到欧洲各地。

安达鲁西亚风格的音乐
吉他曲-阿罕布拉尔宫的回忆片段

兹里亚卜(?~约850)是创建科尔多瓦音乐文化的主要音乐家。他为乌德增加了一根弦,扩大了音域;他开办了音乐学校,以新的方法来教授学生;他创造了新的曲式,以阿拉伯诗歌韵律为基础,确立了安达鲁西亚的节奏。于是,新风格的音乐迅速传遍西班牙各地,出现了一种歌词韵律自由的“穆瓦沙赫”和“扎加尔”。由声乐与器乐组成的古典音乐套曲“努巴”是这个时期出现的最重要的音乐形式,至今在北非还保留有十余种努巴。

1258年蒙古人入侵巴格达,1492年科尔多瓦的阿拉伯人被赶出欧洲,伊斯兰文化逐渐衰落。在此后的500年间,阿拉伯音乐受到来自突厥人的影响。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奥斯曼帝国的乐队 18世纪的叙利亚阿勒比

4)近现代时期

19世纪下半叶起,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势力在阿拉伯地区的扩展,欧洲音乐对阿拉伯音乐的影响日益加深,许多欧洲音乐家也随之来到阿拉伯地区,开办音乐学校,组织军乐团,传播欧洲音乐。

受西方音乐影响最深的是埃及和黎巴嫩,作曲家尝试着在阿拉伯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借鉴欧洲的作曲技法进行创作,乐队中也加进了西洋乐器,采用了和声手法,循环式的长节奏型改成了欧洲式的单、复拍子等等。

但是,歌唱在许多阿拉伯地区的音乐形式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著名的音乐家大都是歌唱家,例如赛义德·达尔维什(1892~1923)、阿卜杜·哈穆里(1843~1901)等。在音乐理论方面,阿拉伯理论家M.穆沙卡和M.切哈巴德·丁根据阿拉伯音阶的特性创立了二十四平均律。

1932年在开罗举行了阿拉伯音乐的国际会议,专题研究了阿拉伯音乐的音阶、调式、节奏和曲式等。

伊斯兰乐器的种类

阿拉伯的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伊斯兰时期,在阿拉伯半岛上,就流传着米兹哈尔、克朗、巴尔巴特、姆瓦塔、将科、米扎法等弦鸣乐器;米兹玛尔、库夏巴、斯鲁、纳库尔等气鸣乐器;坦布尔、达夫、卡迪布等膜鸣乐器以及匈吉、吉拉吉等体鸣乐器,其中一些乐器是从波斯和叙利亚等地传入的。

伊斯兰时期,常用的乐器有乌德、卡侬、拉巴卜、塔尔、纳伊、纳卡拉、达夫等。

其中乌德是伊斯兰音乐中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弹拨乌德的古代图画

阿拉伯的乐器有被称为乐器之王的五弦弹拨乐“乌德”,类似扬琴的“卡侬”,拉弦乐“拉巴卜”,斜吹的竖笛“纳伊”,双簧吹管“斯鲁奈依”,打击乐“纳格拉鼓”、“达尔布卡鼓”、“达甫”手鼓和金属的小钹“契鲁”。

卡侬于元初传入中国,称“七十二弦琵琶”,清代称“喀尔奈”,列入“回乐部”,现仍流传于中国的新疆维吾尔族中。

乌德琴 (UD)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由雪松、印度红木、乌木和骨头制成的阿拉伯琵琶。 伊拉克巴士拉,1981 年。

这把阿拉伯琵琶(阿拉伯语中的 oud)由巴士拉的著名伊拉克制琴师 Fawzi Monshid 于 1981 年制造。雪松木音板有乌木、红木和骨头的装饰细节,腹部由北印度红木条制成。 几个世纪以来,这种美丽的乐器一直是中东音乐的代名词,“琵琶”一词最初来自阿拉伯语 al-oud 的变体。 这个宏伟的例子将在博物馆的伊斯兰世界新 Albukhary 基金会画廊展出,该画廊于 2018 年 10 月开放,在那里您能够听到伦敦大师艾哈迈德·穆赫塔尔 (Ahmed Mukhtar) 播放的录音。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乌德琴,(英语Oud;阿拉伯语 عود;希腊语 ούτι),,有“中东乐器之王”之称。被认为是中国琵琶、欧洲鲁特琴的前身。由于现代吉它延自鲁特琴之一种类,是以乌德琴也被视为吉它之祖。

类似鲁特琴的弦乐在古埃及和希腊都出现过。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埃及内巴蒙壁画中长颈鲁特琴 约公元前1350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后希腊时期的古印度雕塑中的2弦鲁特琴,公元1世纪

西亚国家如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伊朗、亚美尼亚、伊拉克、叙利亚、阿塞拜疆的传统音乐里乌德琴占有重要地位。在北非国家如埃及、苏丹、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也是人们所喜爱的乐器之一。

乌德琴也在伊斯兰音乐黄金时期流行在欧洲各地。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12世纪西西里宫中演奏四弦乌德琴的伊斯兰艺人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13世纪的五弦乌德琴,西西里Palatine教堂
传统的乌德琴音色

拉巴卜 (REBAB)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传入欧洲的拉巴卜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三弦的拉巴卜

1弦多为说唱艺人自拉自唱,称“诗人拉巴卜”;

2弦为歌唱伴奏,谓之“歌手拉巴卜”,以四度或五度调弦。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印度尼西亚艺人K.P.H.Notoprojo 1950年代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1932年在开罗表演的伊拉克艺人Salih Shemayil

拉巴卜(Rebab 或 rebap, rubob, rebeb, rabeba, robab, rubab, rebob)是一种拉弦乐器,其共鸣体是半卵形的。

土耳其拉巴卜音色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也门的拉巴卜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二战时期的阿拉伯艺人演奏拉巴卜

流行于阿拉伯半岛的则是梯形的。两者皆有1弦或2弦两种。

塔尔(Tar)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波斯弦乐乐器

流行在波斯,中亚和高加索地区

波斯塔尔音色

纳伊( NEY)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人类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有近5000年历史

纳伊的音色

是阿拉伯最重要的吹奏乐器,是一种用竹管或苇管制成的,音色柔和,能奏出阿拉伯音乐中所特有的四分之三音。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6孔纳伊 背后还有1孔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吹奏纳伊的女士 19世纪的瓷砖

纳卡拉 (NAKIR)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是一种碗形的单面鼓,两只一对,一般调成四度或五度,左侧是低音,发音为“多姆”,右侧是高音,发音为“台克”;它对构成阿拉伯音乐中复杂的节奏型有着重要的作用。

卡侬 (Qanun )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也称:中東古箏قانون (Qanun)

它源自于古埃及竖琴(Harp),十世纪时候成为阿拉伯音乐中必备的乐器,十二世纪前传入欧洲,十四至十六世纪间被称为齐特琴(Zither)或 萨拉特瑞(psaltery)

Qanun是 阿拉伯文,是「法律、規範」的意思,英文的Canon就是延伸自這個字。

中东古筝卡侬的音色

塔布拉克鼓 (Tablak percussion drum)

大英博物馆里的伊斯兰乐器
塔布拉克鼓音色

上述乐器在伊斯兰文化圈内大都是常见的,只是由于地区或民族不同,其形状和名称也略有不同。 相对伊斯兰艺术中的建筑,书法,绘画,织毯,陶瓷等对世界做的巨大贡献,伊斯兰音乐对世界的影响小些。原因可能有:西方的十二相生律制式和伊斯兰制式的不同,双方音乐在各自宗教和世俗生活中的地位不同都有关系。伊斯兰音乐有世界影响力的作曲家和音乐作品相对不多。

本文章由爱博文传创作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博文传专业从事博物馆讲解服务,为您的旅途增添精彩,请联系客服预约:电话(0044 7706784167)微信(AuseumLtd)

(2)
爱博文传爱博文传
上一篇 25/01/2022 23:39
下一篇 27/01/2022 22:5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