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2600-1900BC印度河谷文明
产地: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印度河谷哈拉帕遗址(Harappa)
材质:滑石/皂石 印章
尺寸:高2.8cm(印象数),2.4cm(封口); 宽2.5cm,2.7cm; 深0.6cm,1.4cm;
收藏:1892年 获自Maj-Gen MalcoimGeorge Clerk
展馆:33号馆
这是一枚用滑石做成的带有倒圆边(圆角过渡)的方形印章,上刻“独角兽”图案,图案上方有一行6个文字符号的铭文。这是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哈拉帕遗址出土的一件展品,属于印度河文明遗迹,年代约在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之间。
大约在5000年前,印度河与现在一样,从青藏高原一直奔流到阿拉伯海。印度河文明便在这片富饶肥沃的河滩上发展壮大,其在巅峰时期涵盖了超过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及印度的邻近地区。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印度河文明消失,此后被遗忘了3500年。
对这一地区的考古挖掘,发现了数座城市的整体规划,以及庞大而活跃的国际商贸模式。在遥远的中东及中亚地区,出土了一些来自印度河的古老印章,也印证了这一考古发现。大英博物馆藏有一系列这类印度河石刻印章,此展品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印章,用于在蜡或黏土上盖印,以表明所有权、签署文件、或者给包裹做标记。它们制作于大约公元前2500年至2000年左右,近似方形,大小如同现在的邮票,为方便雕刻,用滑石制成。印章的雕工精细,刻有美妙的动物图案,如大象、河马、公牛、以及一种类似母牛和独角兽的混合体动物。正是这枚刻着类似独角兽的母牛图案的印章,开启了人类对整个印度河文明的探寻与研究工作。
这枚印章发现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当时英属印度的哈拉帕附近,距离现代巴基斯坦的拉合尔约150英里。之后的50年中,又有3枚类似的印章陆续抵达大英博物馆。但并没有人知道,它们究竟是什么、制作于何时何地。直到1906年,印度研究所所长约翰·马歇尔注意到了它们,并下令发掘发现这枚印章的哈拉帕地区,从而开启了印度河文明的历史。考古团队在这里发现了一系列的城市遗址,年代约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从而发现,这一地区曾是拥有贸易、工业、甚至文字的高度发达地区,是与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处于同一时期、水平不相上下的文明存在,只是被人遗忘了。
但考古学家在印度河遗址中,没有发现墓葬、也没有发现富人住宅或寺庙存在的证据,同时武器也鲜有发现,这似乎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建立文明的方式,既不宣扬暴力,又没有个人权利的高度集中。这表明当地文化可能是非等级制的,并且相对和平。
从印章上的信息可以更多了解印度河谷文明。这样的印章多用皂石、粘土、象牙和铜等制成,大多雕有不超过20个铭文的符号,还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浮雕,其题材主要是当时常见的动物,古代印度河流域人民狩猎、航行、娱乐等情景,以及宗教神话内容。
到目前为止,共发现这种文物2500种左右,文字符号共有400-500个。这些符号一般由直线条组成,字体清晰,基本符号有22个。在印章上还有雕画,这种雕画和文字是什么关系还不清楚,根据学者推测,这些铭文可能是印章主人的姓名和头衔等,雕画可能是他们崇拜的事物。
印章上常常有孔,当年它们极有可能被主人随身携带,也有可能用于标识货物,随货物流向其它地区,因为在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和中亚等地区都有出土这种印章。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时期,印度河文明由发达有序的城市构成巨大的贸易网络,联通其它同时期文明。
虽说印章上的图案和文字到现在也还没有解读,但是印章上的牛的图案倒是和现代的印度神牛很是神似。
这些印章本身就是一种雕刻艺术,反映了当时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思想内容。
拓展:印度河印章
印度河印章的主要形状为方形,亦有少量圆形、椭圆形、矩形,背后有穿孔凸纽。印章以浮雕的形式,描绘了当时印度河常见的动物形象,如瘤牛、犀牛、虎、象 、羚羊、鳄鱼与一些幻想中的复合动物,如牛角虎、三头兽等,以及一些印度教中的神的形象,和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其中以动物刻画最为成功。如牛的造型准确,浑厚有力,成功地表现出了牛的筋骨和肌肉,形象生动传神。印章的功能,因铭文未被破译而不得确知,但据推测,所雕形象可能为某种崇拜物,用于封泥及表现身份的印信,或具有护身符的作用。
1856年,当时的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河谷铺设轨道时,在属于巴基斯坦的哈拉帕村附近,发现了一些烧制精良的古代砖块,并且发现了一枚滑石刻制的印章。这枚印章现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它近似方形,如同现代邮票的大小,上面雕刻着类似独角兽的母牛形象。它似乎用来表明财产的所有权,或者签署文件时用。此后五十年,先后又有多枚印章被送到了大英博物馆。直到1906年,当时印度考古所的所长马歇尔终于注意到了这些印章,下令对印章的出土地哈拉帕进行发掘。1922年,考古队在印度河谷下游,一个名叫摩亨佐·达罗的土丘挖掘出一座佛塔的废墟,并发现了大量印章。后面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这两座古代城址的横空出世,让世界认识到了几乎像苏美尔文明和埃及文明一样古老的古印度文明。
哈拉帕文明的总面积近130万平方公里,比两河流域古文明和早期埃及文明遗址的面积都要大。当时,人们已经会制造铜与青铜的工具和武器,如斧、镰、锯、小刀、钓鱼勾、匕首、箭头和矛头等。居民的主要生产生活是农业。当时种植的作物有大麦、小麦、稻、胡麻、瓜、枣和棉花等。居民也从事牲畜业,已驯养的牲畜有水牛、山羊、绵羊、猪、狗、象、骆驼和驴等。当时的手工业也很发达,匠人们的金属热加工和冷加工工艺都已有了较高水平,并能用焊接法制造金属器,制陶业和纺织业也有了较高的水平。
在哈拉帕文化印章中,有的刻有船的图形,这种船大概就是当时海路交通运输的工具。事实上,美索不达米亚的内陆水网和波斯湾的水路运输与贸易网络,早在公元前六千年时就已经完整地建立起来了。公元前三千年至两千年时,海洋贸易空前繁荣,持续的商业联系连接了美索不达米亚阿拉伯、伊朗和印度。在哈拉帕的大量古迹遗存中,都发现了其与伊朗、中亚、两河流域、阿富汗,甚至缅甸和中国存在贸易往来的证据。
以上信息选自大英博物馆官网内容,以及《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以上信息由爱博文传收集整理,如涉及版权请联系爱博文传!
本文章由爱博文传创作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博文传专业从事博物馆讲解服务,为您的旅途增添精彩,请联系客服预约:电话(0044 7706784167)微信(Auseum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