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家: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1475 – 1564年)
- 年代:约1500-1年
- 展厅:61厅
- 材质:板上油画
- 尺寸:161.7 x 149.9 cm
- 收藏:1868年购入
这是一幅未完成的祭坛画,描绘的是基督受难后,圣母和圣徒们将他的尸体,抬到岩石中的坟墓边,准备下葬的场景。这是伟大的佛罗伦萨艺术家米开朗基罗,仅存的三幅板画之一。另外2幅分别是《圣母子与圣约翰和天使》(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 John and Angels),又称《曼彻斯特圣母》(The Manchester Madonna),和《多尼通多》(the Doni Tondo,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1500年,米开朗基罗受托,为罗马的圣阿戈斯蒂诺教堂(the church of St. Agostino)中的,已故的克罗托内(Crotone)主教乔瓦尼-达-维泰博(Giovanni da Viterbo)的葬礼教堂绘制祭坛画,虽然祭坛画的主题没有记录在案,但这很可能是委托画。这座小教堂是专门为《哀悼基督》(《圣母怜子》(Pietà))雕塑而设的,“埋葬基督”(the Entombment)应该是一个合适的主题。米开朗基罗画中的光线来自左边,这与小教堂的自然光线相吻合,而且这幅画的尺寸也符合小教堂的宽度。
然而,直到第二年米开朗基罗回到佛罗伦萨时,这幅祭坛画仍未完成。米开朗基罗可能是为了给自己争取佛罗伦萨大教堂当局提供的巨型大理石,以制作使其闻名于世的大卫雕像(现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才停止了这幅木板油画的制作。他是于1501年8月签署的那份雕塑合同,并在1504年1月完成的。直到1506年,他才回到罗马,因未能交付祭坛画,他将预付款退还给了圣阿戈斯蒂诺教堂的修士。
对于画中各位人物的身份,存在一些分歧。但根据历史资料和传统,传道者圣约翰(Saint John the Evangelist )通常以红衣长发出现,左边那个抬着基督的红衣人可能就是他。与圣约翰一起,用缠绕在身上的布条吃力地托起基督身体的女士,可能是三位玛丽之一,玛丽-克利奥法斯(Mary Cleophas),她在基督生命结束时照顾着他。他们通过一个楼梯,把基督抬到他的坟墓。
关于从背后抬高基督的人,要么是亚利马太的约瑟(Joseph of Arimathea),他曾为基督捐赠了自己的墓地,要么是尼哥底母(Nicodemus),他曾协助把基督的身体从十字架上放下,准备埋葬。
三位玛丽中的另一位,可能是抹大拉的玛丽(Mary Magdalene),她坐在左侧地上。关于这个人物形象有幅素描(现存于巴黎卢浮宫),画中的她悲哀地凝视着戴在基督头上的那个荆棘冠、左手拿着将基督钉在十字架上的钉子。
右边的另一个女性形象是三位玛丽中的另一个,可能是玛丽-莎乐美(Mary Salome)。
在右下角留有一个空位,可能准备画跪姿的圣母玛丽(the Virgin Mary)。米开朗基罗需要用半宝石的青金石所制成的群青色,来完成缺失的圣母像,因传统上圣母的斗篷就是这种颜色。米开朗基罗未完成的《曼彻斯特圣母》,也缺少必要的群青色。群青颜料是最昂贵、且很难获得的颜料,所以画家可能一直要等到最后才会加入这种色彩。
十七世纪末或十八世纪初的一张素描(现存于锡耶纳英特罗纳蒂市立图书馆),可能是基于这幅画还没磨损这么严重时临摹的,画面上的圣母,是背对观众跪着,双手可能合十祈祷,凝视着儿子的遗体。
《埋葬基督》反映了米开朗基罗的信念,即绘画越接近雕塑越好。这幅画几乎是将高浮雕,移植到了绘画中,人物被安排在一个大胆的有节奏的构图中,他们之间几乎没有空间。画面的重点是基督的裸体,它被展示得几近完美和逼真–神被绘制成了人(奇怪的是,米开朗基罗从未画过他的生殖器)。米开朗基罗所绘人物的扭曲动作和清晰的肌肉,是基于他对真人模特的直接观察和绘制。
埋葬基督这一主题,在传统的绘画构图上,基督的身体一般是被水平抬起的,但米开朗基罗则是让基督被垂直抬起,并举到观众面前,就好像是圣餐仪式(the Eucharist)一样。这种安排,类似于弗拉-安吉利科 (Fra Angelico)于1438-40年左右,为佛罗伦萨圣马可教堂(S. Marco in Florence)所作的高位祭坛画中的附饰画,《墓前的已故基督》(The Dead Christ before the Tomb),米开朗基罗学习雕刻的圣马可雕塑花园,距离此教堂只有几步之遥。这个垂直姿势,也出现在多米尼克-基兰达约(Domenico Ghirlandaio)工作室创作的、现藏于巴蒂亚-塞蒂莫修道院(Badia a Settimo)的绘画《墓前的已故基督》(The Dead Christ before the Tomb),年轻的米开朗基罗在那里接受过绘画训练。
假设米开朗基罗的这幅画被安装成祭坛画,在圣餐仪式上,牧师就会站在画前举起圣餐–面包,这样,面包就成为基督身体的剪影,映衬在画中他完美的身体上。基督的直立姿势,似乎也暗指他即将复活。真实的令人震惊的裸体甚至可以体会到因失去生命的迹象而带来的失重感,皮肤仍然保持鲜活的光泽丝毫没有死亡后的暗淡,面容安详的没有任何痛苦的迹象,这或许就是《哥林多前书》(the First Epistle to the Corinthians)中描述的,完美复活的天体?这样一来,这幅画既是虔诚的,邀请人们对死去的基督进行圣体沉思,又是叙述性的,显示他的身体正在从我们的视线中移开,几分钟后就会消失。
与同样未完成的《曼彻斯特圣母》一样,《埋葬基督》让人对米开朗基罗的工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曼彻斯特圣母》是用蛋彩在板上作画,而这幅画是用油彩作画,显示了米开朗基罗对媒介的不同寻常的处理方式。米开朗基罗是在一个人物完成后,才开始画下一个人物,就像用蛋彩作画一样,这是他在基兰达约工作室(Ghirlandaio’s studio)学到的技术。就像在《曼彻斯特圣母》中,一些颜色区域完全没有被触及,而另一些则是接近完成。这种方法,在意大利这一时期的油画中并不常见,例如,在拉斐尔(Raphael)留下的未完成的油画中,我们发现整个构图被均匀分布,而每个颜色区域都处于类似的不完整状态。
米开朗基罗没有像在威尼斯和荷兰使用的油画技术那样,通过在不透明的底层颜料上涂抹透明的釉料来达到浮雕效果,而是在颜料还未干透的情况下,将其色调相互融合,以此来塑造其立体效果。就像他的蛋彩画技术一样,米开朗基罗也创造了不透明的效果,他添加了白色来创造一个色调范围,只在最深的阴影或特定的颜色效果中,才使用釉料。
在右上方,他刮去了岩石上的深色颜料,来体现两个人物向后挪开封闭坟墓的石头留下的痕迹,就像他在大理石上雕刻时所做的那样,剔除石料。他在创作《曼彻斯特圣母》时也采用了类似的刮除颜料的技术。
米开朗基罗-布纳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 – 1564年),是第一个被同时代人公认为天才的艺术家,是板画和壁画的画家,也是雕塑家、建筑师、和十四行诗的作者。他是文艺复兴盛期的英雄,是唯一的在生前就声称自己超越了古代的艺术家。
他于1475年出生于意大利中部城市卡普雷西(Caprese),13岁时在基兰达约(Ghirlandaio)那里接受绘画训练,1490-92年在洛伦佐-德-美第奇(Lorenzo de’ Medici)创立的人文学院学习,在那里,他的世界观和艺术观,受到当时诸多的哲学家和作家的影响,如马尔西利奥·费奇诺(Marsilio Ficino),梅兰多拉(Pico della Mirandola)和波利齐亚诺(Poliziano)。
米开朗基罗在政治动荡结束前离开了佛罗伦萨,搬到威尼斯,然后去了博洛尼亚。1496年当他到达罗马时,已经是一位有名的年轻雕塑家,1497年,他受法国驻罗马教廷大使-红衣主教让·德·比莱尔-拉格劳拉斯( Jean deBilhères-Lagraulas ) 委托,雕刻《哀悼基督》(《圣母怜子》Pietà)雕塑(现存于梵提冈圣彼得教堂)。
1501年,他回到佛罗伦萨,开始了许多雕塑和绘画项目的工作,但其中大部分直到1505年仍未完成,其中就包括现藏于国家美术馆的《埋葬基督》和《曼彻斯特圣母》。当时他被传唤到罗马,开始为教皇朱利叶斯二世(Julius II)雕刻墓穴,这个项目一直占用他的时间和精力,直到1545年。
完成于1504年的《大卫》,表现出了他对创造理想男性裸体的执着,是他最著名的雕塑作品。他的草图《卡辛纳之战》(1504-7),现只有复制品为人所知,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深远的影响。从1508年到1512年,他在西斯廷礼拜堂(the Sistine Chapel )的穹顶上绘制了《旧约》中的场景。从《创世纪》到《诺亚的故事》,西斯廷礼拜堂的天花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画中的无数人物摆出了复杂、扭曲的姿势,他对色彩的大量使用,也成为矫饰主义风格(the Manneriststyle)的主要来源。
1534-41年,受教皇克莱门特七世的委托,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的祭坛墙上,创作了《最后的审判》(The last judgment),描绘了基督的第二次降临和对灵魂的审判。因画中的基督和圣母以裸体形式出现,被认为是亵渎神灵,险些被移除。但在米开朗琪罗去世后不久,他的徒弟丹尼尔-达斡尔泰拉,被要求对原画中圣人的隐私部位做了改动和遮掩。
在创作《最后的审判》的同时,米开朗基罗又收到了梵蒂冈的委托,在保禄礼拜堂(Cappella Paolina)中绘制两幅大型壁画,描绘罗马两位最重要的圣人的重要事件,圣保罗皈依和圣彼得受难。1546年,米开朗基罗被任命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师,大教堂的巨大圆顶,一直到他死后才完工,这个宏伟建筑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创造”。2007年 12 月 7 日,梵蒂冈档案馆发现了一幅圣彼得大教堂圆顶的红色粉笔素描,这可能是米开朗基罗生前最后一幅画。
1564年,米开朗基罗卒于罗马。享年八十八岁。安葬在佛罗伦萨的圣十字教堂。
本文章由爱博文传创作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博文传专业从事博物馆讲解服务,为您的旅途增添精彩,请联系客服预约:电话(0044 7706784167)微信(Auseum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