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勒海牛(Steller’s sea cows,Hydrodamalis gigas )是历史上在人类手中灭绝的第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在被科学家正式描述的短短27年之内,它们就已经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因为人类的大量猎杀,到1768年的时候它们最终全部灭绝。斯特勒海牛是一种非凡的生物,与其最接近的活体亲属是儒艮(dugong)和热带海牛(manatees),统称为海牛(sirenians)。
虽然现存的所有四种海牛都生活在温暖的热带水域,斯特勒海牛却独自生活在北太平洋的亚北极海域。这种寒冷环境的适应性使成年海牛的身长达到10米左右,体重约11吨,比许多现代鲸鱼还要大,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因为成年雄性虎鲸(killer whale)才差不多8米长,体重只有6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哺乳动物馆负责人理查德·萨宾(Richard Sabin)认为,作为现代哺乳动物,斯特勒海牛极不寻常,但是从真正的自然历史角度来讲对它们仍然知之甚少。
科学界对斯特勒海牛并没有详细的研究,所以目前只能猜测它们的生物特性和行为方式。作为近亲物种的儒艮可以当成实例用来推断斯特勒海牛如何适应或者发展它们的生态系统,只是这些数据并不可靠。根据现有的研究表明斯特勒海牛其实是时尚风潮的受害者。正是欧洲人对漂亮的毛皮帽子和毛皮大衣的贪婪欲望,导致这种海洋生物成为国际毛皮贸易的附带受害者。这就像淘金热,对毛皮的需求增加是因为欧洲人在北美的殖民地发现了大量毛皮动物储备,开发时机成熟。尽管斯特勒海牛并不是他们的首要目标,但决定他们命运的是毛皮商人发现的大量海獭,这种动物生活在从日本分散到现在的白令海直至北美的岛屿周围,整片区域也正好是斯特勒海牛的栖息地。
科曼多尔群岛(Commander islands)和阿留申岛(Aleutian islands)周围的浅水区主要是斯特勒海牛的觅食区。不幸的是,它正好位于在北美和俄罗斯之间往返的猎人途经的路线之上。整个旅程漫长而寒冷,如果猎人中途有机会可以获得新鲜的肉类食物补给,是绝对不会就此放过的。所以,当商人们从俄罗斯前往北美捕猎海獭时,他们会同时囤积斯特勒海牛肉以备不时之需。
1741年,维特斯·白令(Vitus Bering)率领的俄罗斯探险队经过一片海域,这片海域后来被命名为白令海。同行的还有德国动物学家乔治·威廉·斯特勒(Georg Wilhelm Steller),当时斯特勒乘坐的船只被困在现在的白令岛(Bering Island),他首次发现了这种海洋哺乳动物,成为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有记录见过这种活体海牛的科学家,所以以他的名字“斯特勒”命名斯特勒海牛。现在对这种动物的行为和生物特性的了解几乎都来自于斯特勒在海牛被拖到海滩上宰杀时所作的简短观察。他注意到这种海洋生物是高度群居的,一般聚集在岛屿周围的浅水区,以海藻为食。
不幸的是,群居性方式可能对这种动物并不利。斯特勒回忆说,当水手们捕获一只雌性海牛时,一只雄性海牛会尾随其后,试图撞击船只,而且会一直尾随游到岸边,甚至在母海牛死后也不愿意离开。 斯特勒指出,海牛的脂肪非常美味,尝起来有点象杏仁的味道,而且厚度惊人,有些地方甚至达到10厘米。这实际上是它们免遭暴雨式鱼叉袭击的唯一保护,也是它们能够适应冷水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不过,这种动物的每一个生理特性似乎都可能导致它们的种群危机。例如,以海藻为食的习惯使它们喜欢呆在浅水区,容易被人类发现和捕获;习惯群居的方式也会致使幸存的海牛处于危险的境地;丰厚的脂肪不仅在水中产生浮力,同时也代表着人类眼中的美味,所以,它们注定难逃被猎杀的命运。
从被发现到灭绝前后不到30年的时间,速度如此惊人令很多专家推断斯特勒海牛的数量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有那么多。有证据表明这种动物过去或许分布的更广泛一些,栖息地可能一直延伸到北美的西海岸。在1741年被首度发现的这群海牛可能是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幸存下来的残余种群。它们已经适应了亚北极环境,牙齿进化成巨大的角质垫,除了海藻以外可能并不适合其它食物;因为拥有大量的脂肪,骨腔密度极大以便解决浮力问题;它们甚至还有第三层透明的眼睑(一种瞬膜),以便在水下保护眼睛。这些都意味着它们是一种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的物种,种群数量可能非常稀少。皮毛贸易商或许永远不会明白,海牛因为被捕杀而绝迹,这标志着物种灭绝与人类行为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现在很多人已经认识到由于人类活动直接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可是对斯特勒海牛来说,这种认知为时已晚。它们算是现代第一起因为人类的无知和贪婪而灭绝的海洋哺乳动物案例。
本文章由爱博文传创作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博文传专业从事博物馆讲解服务,为您的旅途增添精彩,请联系客服预约:电话(0044 7706784167)微信(Auseum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