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伦敦的街头巷尾,徘徊在爱丁堡的犄角旮旯,各种老旧典雅的建筑都是随处可见,简直就是建筑博物馆。乡下村镇也好,大小城市也罢,仿佛越是中心地带越是古老。我在约克,伦敦和牛津都见过电影拍摄现场。绅士们戴着高高的礼帽,女士穿着束腰的华服,街道上车马喧嚣。根本不用影棚,再加上一点儿道具,就是回到了乔治或者维多利亚时代。我还在肯特参加过狄更斯节,巴斯也有简•奥斯丁节。每到这种节日期间,大街小巷穿着古装的男女老幼穿插着人们的现代装束,却完全不觉得怪异。仔细想想,英国其实就是一个古老与现代共存的国家。
英国两大政党之一为保守党(The Conservative Party), 现任政府就属于该党,党魁就是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 英国人大多尊重传统/因循守旧,不愿改变,对新生事物普遍有抵触情绪。近现代以来,欧洲君主制国家的普遍趋势是从封建保守到民主共和。唯有英国,国王被砍头之后几十年了,保皇党还能搞个君主复辟。 甚至连国歌,也还是那首“God Save the Queen/King)天佑吾王。
我去过很多”Car Boots Sale”, 有点儿类似于国内的旧货市场。 通常只在周末才有,还需要一个或大或小的场地,有一些免费的停车位。摊主们把家里各种不需要的旧衣旧物拉过来,直接摆摊儿售卖,价格低廉有时候甚至半卖半送。如果有心,常常可以找到一些旧油画儿,瓷器什么的。有人就特意去这里“寻宝”, 据说真有人找到了值钱的古董,名人画作什么的。找到古董的概率当然很渺茫,但是搜罗一些小东西,也是一种乐趣儿。
英国人喜爱老物件儿那是出了名的,伦敦就有许多古董市场。 其中,《诺丁山》电影的取景地波特贝罗市集Portobello Road Market 就是伦敦最为著名的古玩和二手市场之一。 这里靠近海德公园西北角,以一年一度的“诺丁山狂欢节”而闻名于世。这里是伦敦以至于英国最有名气的露天市场之一,除了珠宝,手工艺品,各种复古服饰之外,还有新鲜蔬菜水果,奶酪,面包,街边小吃和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儿。唐人街附近的科文花园“Covent Garden Market” 同样也是一个大型的综合市场,每周一还有古董专卖,周末则是艺术品。
伦敦市中心Chancery Lane 还有银器城London Silver Vault,专卖各种精美的古董银器,例如烛台,相框,餐具等等。专门喜欢家具的人也有地方去,位于切尔西的The Furniture Cave 就是一个专卖各种老家具的市场。比如各种古董家具,法式风格的吊灯,仿中式风格的屏风等等。
位于北伦敦的Camden Market是伦敦最大的市场,有一部分是室内商铺,大部分都是露天小摊儿。你能在这里找到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行李箱,包包,老相机等等等等。伦敦有很多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或者手工设计的鞋帽饰品,千奇百怪应有尽有。 当然,美食美酒那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伦敦最出名的美食市场当属伦敦桥附近的”Borough Market” ,这里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食材,以及全世界各地的美食,还有伦敦人最钟爱的咖啡Monmouth Coffee. 附近有泰特现代艺术馆,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圣保罗教堂等。走在千禧桥上,伦敦的天际线尽收眼底,真是有“唯美食与美景不可辜负”的感觉。
出了伦敦,各种古物市场那就更是广阔天地,各显神通了。很多老派的英国人家里都以珍藏一些老物件儿为荣,这些东西不见得多值钱。可能是祖传的维多利亚勋章,也许是已故奶奶留下来的结婚照片,或者是爷爷用过多年的皮箱,照相机等等。有些东西留着留着就不小心变成古董了,有时候年轻人继承了老房子之后不喜欢,或者说没地方放那些老家具。也许特别有意义的留一点儿,剩下的就流入了各种市场。 虽然现代这个时代,几乎所有人的家里都实现了煤气锅炉供暖,可是很多英国人家的老房子客厅还保留着老式壁炉。前年圣诞节,我去做客,主人居然得意洋洋的向我展示她家里燃烧的壁炉,烧的还是木材。 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小时候家里冬天烧的炉子,还真有点儿异曲同工之妙呢!
英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老的东西呢?我想这也是一种怀旧情怀的表现吧!毕竟,许多年前他们曾如此辉煌。从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直到20世纪初那漫长的几个世纪里,那是属于英国的时代。大英帝国日益强盛,纵横捭阖傲视天下,殖民统治遍布七大洲,四大洋。领土面积一度达到3350/3400万平方公里,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可惜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力日衰,殖民地纷纷独立,所有的辉煌都流水落花春去也。但是毕竟辉煌过,就如同一个老人喜欢谈论年轻时的成就一样,英国人留恋过去,他们把这种情怀寄托在生活的点点滴滴。 也许,那些乔治事期的建筑,维多利亚的壁炉让他们想起了过去的好时光。
本文章由爱博文传创作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博文传专业从事博物馆讲解服务,为您的旅途增添精彩,请联系客服预约:电话(0044 7706784167)微信(AuseumLtd)